山芙蓉

山芙蓉

學名: Hibiscus taiwanesis L.
科名:錦葵科 (Malvaceae)俗名:酸芙蓉、狗頭芙蓉、山芙蓉頭、千面女娘。

莖:木質直立,多分枝,高3~8m,密被剛直刺毛。
葉:單葉(simple leaf),葉互生,長6~10cm,略圓形,3~5深裂,裂片為闊三角形,具長柄,葉柄長14~17cm,邊緣有鋸齒,葉基心型,掌狀5出脈,厚紙質。
花:花單朵腋生,花具長梗,長11~13cm,總苞8片線形,長8~12mm,花冠淺鐘形,5瓣,裂片三角形,白色後轉變成紅色或粉紅色,徑6~9cm,全株密生長毛,花絲線形,長2~2.5cm,花藥腎形,1室,子房5室,花柱5、基部相連,每室有胚珠3枚。花期10~11月。
果:蒴果球形,間裂 (septicial dehiscence),徑約3~5cm,外被毛絨,種子卵圓形,黑色,徑2 cm。鑑定特徵:1.雄蕊多數連生成單體管狀,將雌蕊套在其中,花色一日數變。2.蒴果球形,間裂徑約3.5cm,外被毛絨。
分佈:中低海拔山區闊葉林地。
用途:可口的野菜,樹皮也可製成堅韌的繩索。山芙蓉Hibiscus taiwanesis L.在分類上是錦葵科植物,屬名Hibiscus,希臘語意為灌生錦葵類植物,種名taiwanesis是指台灣特有種,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從10月中、下旬,便可見山芙蓉漸次開放,隨著秋意漸濃,山芙蓉也花開得益加燦爛。它是秋冬時節野花裡的閃亮明星,清晨花朵綻放時是白色或粉紅色,到了午後至傍晚凋落前,轉為紫紅色或粉紅色,十分特別,在秋冬之際開花,因此又名「拒霜」。山芙蓉在清晨綻放,先是鮮白色,再轉為粉紅色,到了下午漸成紅色,甚至深紅色才閉合凋謝,花色一日三變:朝白、午桃紅、晚大紅,故有「千面美人」或「三醉芙蓉」之稱。正午時分,山芙蓉花開得最燦爛,而山芙蓉的美麗,可不只在陽光燦爛時,若想看盡山芙蓉的美麗風華,可得在不同的時間多看它幾回。山野間有一種與山芙蓉花形、花色極為酷似的同屬植物,那就是「木芙蓉」,兩者的區別,在於前者葉形呈廣三角心形,而後者除葉呈五角狀心形外,甚至有重瓣變種出現。山芙蓉的花不僅好看,也是一種可口的野菜,料理芙蓉花之前,應先將其花萼及上花萼除去,稍事漂洗之後,即可油炸、炒肉絲或煮湯。不過,要吃可要趁早,最好是清晨花朵剛開時即採下,否則手腳俐落的金龜子或其他昆蟲,可能在一霎那間,就把一大朵花的花瓣,啃食得殘缺不全了。而山芙蓉樹皮,也可製成堅韌的繩索。天生一副麗質容顏,大大的花朵披覆得滿樹亮麗,山芙蓉又豈甘於隱身在幽暗的密林裡,喜愛擁抱陽光的個性,總見它奔放於山林向陽的一側、林緣,以及毫無遮蔽的開闊地。只要有心,走一趟秋天的山野,必能欣賞到盛開的山芙蓉,在秋風中繽紛的笑靨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