魚腥草


















魚腥草

別稱 : 蕺菜、折耳根、魚躁草、臭菜、臭根草、豬母草學名 :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.名由 : 將其葉片撕裂,會有一股強烈之魚腐臭味分佈 : 主要產地以中國大陸、日本、琉球、中南半島為主,台灣全島大部地區的路旁、畦畔及低濕地也可看到。

分類 : 三白草科,多年生草本品種 : 台灣大部份為栽培品,部份山區逸為野生狀型態 : 葉片互生,具柄,心臟形,全緣,具線狀長橢圓形的托葉,穗狀花序頂生,花序下方有四片白色之花瓣狀總苞片,花密生,淡黃綠色,兩性,雄蕊3枚,花柱3個,蒴果近於球形,種子多數,極小。用途 : 全草清熱解毒、利尿、消腫,也是治療肺膿瘍的要藥。花期 : 5~6月,果期10~11月

魚腥草的用途

魚腥草成熟時種子出奇的多,隨風四處飄落;它的根莖會在地下四處蔓延,生根長葉,以展示它旺盛的生命力;在原往民賽夏族最重要祭典活動的祭歌中,即以魚腥草(蕺菜)來比喻族人強韌生機。 
台灣常見野花中記載,魚腥草整株可用來當解毒劑和利尿劑,對水腫、瘡癬和婦科疾病有效。民間也常用土雞加魚腥草溫火慢燉,給成長中的小孩吃,有利「轉大人」。前期台灣「國防」醫學院發表抗SARS藥物研發成果,研究人員在體外試驗發現,具有清熱解毒的魚腥草萃取物也有抗煞的效果,體外實驗幾乎可百分之百殺死病毒。
 
魚腥草是一種「藥食同源」的野生佳蔬,它的營養價值較高,含有蛋白質、脂肪和豐富的碳水化合物,雖然生鮮的蕺菜有腥臭氣味,水煮後卻鮮美可口,開胃理氣助餐。
[藥材來源]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全草。分佈於長江流域以南各地。夏秋間採集洗淨,曬乾。
[性味歸經] 辛,微寒。歸肺經。
[藥性說明] 本品清熱解毒,善消內癰,以療肺癰見長,兼有利濕通淋之功。
[功  效]有清熱利濕,消腫解毒,利尿,抗菌,抗病毒,消炎,擴張血管的作用
1.消熱解毒 本品為清肺熱之要藥,對肺經熱毒證有較好的療效。臨床常用於治療肺部感染,如肺炎、肺膿瘍、支氣管擴張等,以痰多色黃、發熱咳喘為主要症狀。
2.清利濕熱 用於治療大腸濕熱的泄瀉、膀胱濕熱的小便短赤澀痛。
[藥理知識]
1.鮮汁或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溶血性鏈球菌、肺炎雙球菌、痢疾杆菌、結核杆菌、鉤端螺旋體等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。
2.其煎劑在體外能明顯促進人體白細胞對細菌的吞噬功能。
3.有利尿、抗炎、止咳作用。
[有效成分] 含揮發油0‧1%左右,油中含抗菌成分魚腥草素(癸酰乙醛)、甲基正壬酮、月桂烯、月桂醛及大量鉀鹽等。
[臨床應用]
1.治療呼吸道炎症:合成魚腥草素,每次肌注10~20mg,日2次,小兒酌減。急性病例3~6天為1療程,慢性病7~10天為1療程。(《新醫學》1984;15(2):76)
2.治療百日咳:用1:1魚腥草蒸鎦液行穴位注射,取雙側肺俞、曲池穴,氣喘加定喘穴,痰多加膻中、豐隆穴。每穴0‧5ml,每日1次。(《中醫雜誌》1992;(1):10)
3.治療癌性胸水:魚腥草注射液為巴山製藥廠製造,每ml含生藥1g,每次常規抽胸水後注入魚腥草注射液20ml,隔日1次,7次為1療程。(《江蘇中醫》1984;(6):57)
4.防止術後感染:用抗菌1號(魚腥草原液、鹽酸黃連素)沖洗傷口,對有膿腔者再敷以抗菌1號紗布引流,隔日換藥1次。(《福建中醫藥》,1990;21(4):39)
[貯  存]鮮品採集後洗靜應立即使用,乾品存放置陰涼處,須注意有無黴菌滋生。
[使用禁忌]
1.用量過大 魚腥草毒性很低,藥理實驗中給體重20克的小鼠靜脈注射1‧5mg的魚腥草素(相當於人體注射劑量的200倍),觀察1周無死亡現象。給犬靜脈滴注增至61~64mg/kg可引起死亡。給犬灌胃每日80~160mg/kg,連續1個月,可有大量流涎現象,早期常有嘔吐,但對食欲、血象、肝腎功能均無明顯影響。由此可見,魚腥草雖安全性好,但用量過大也會出現不良反應甚至死亡。
2.過敏反應 主要是使用魚腥草注射液引起的各種過敏表現,如大量皮疹、過敏性紫癜、大皰性藥疹。還可表現為頭暈、心慌、大汗、呼吸困難、昏迷、休克。注射魚腥草針劑(特別是初次使用者)時,應注意觀察反應,如有過敏及時救治。

留言